西宁最早卖馄饨的人,是北京人,男人姓名不详,女人叫张媛芳。夫妇二人在中山市场口,经营馄饨摊。
据说,他们于民国二十年来宁就做此生意,家住前营街。每天下午六点左右,两人把担子抬出来摆上。担子两头,一头是火炉,一口锅内煮着牛肉和鸡肉,另一只锅烧开水煮馄饨。担子另一头挑着一个玻璃框,玻璃上写着“鸡丝馄饨”四个字,内放调料、碗筷、肉馅、馄饨皮。顾客光临时,他俩一边包,一边将馄饨下锅、摆碗兑汤。碗内放上胡椒粉、榨菜丁、紫菜、虾皮、葱、姜沫、香油、酱油、少许醋、辣椒油,再兑上半碗肉汤、半碗面汤,舀上馄饨、撒上芫荽,放一个瓷勺一搅,确实味美。
他们的馄饨从下午六点一直卖到午夜十二点左右。剧院散戏以后,他们的生意便忙得不可开交。为什么他的生意做得如此红火,顾客络绎不绝呢?因为当时西宁卖馄饨的就他们一家。1958年公私合营后,才有几家合作饭馆经营馄饨生意,馄饨业也在西宁逐步有了发展。
|